Lua中的协同程序详解
前言
协同程序与线程差不多,也就是一条执行序列,拥有自己独立的栈、局部变量和指令指针,同时又与其它协同程序共享全局变量和其它大部分东西。从概念上讲,线程与协同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具有多个线程的程序可以同时运行几个线程,而协同程序却需要彼此协作的运行。就是说,一个具有多个协同程序的程序在任意时刻只能运行一个协同程序,并且正在运行的协同程序只会在其显式地要求挂起时,它的执行才会暂停。
协同程序基础
Lua将所有关于协同程序的函数放置在一个名为“coroutine”的table中。函数create用于创建新的协同程序,它只有一个参数,就是一个函数。该函数的代码就是协同程序需要执行的内容。create会返回一个thread类型的值,用以表示新的协同程序,一般create的参数是一个匿名函数,例如以下代码:
localco=coroutine.create(function()print("HelloWOrld")end)
一个协同程序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状态:挂起(suspended)、运行(running)、死亡(dead)和正常(normal)。当新创建一个协同程序时,它处于挂起状态,言外之意就是,协同程序不会在创建它时自动执行其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函数status来检查协同程序的状态。
localco=coroutine.create(function()print("HelloWOrld")end) print(coroutine.status(co)) --suspended
函数coroutine.resume用于启动或再次启动一个协同程序的执行,并将其状态由挂起改为运行:
localco=coroutine.create(function()print("HelloWOrld")end) print(coroutine.status(co)) --suspended coroutine.resume(co) --HelloWorld
上面的代码中,我调用了resume函数,将协同程序co由suspended改为running状态,当打印了HelloWorld之后,协同程序co就处于死亡状态。
到目前为止,协同程序就是一种函数调用。其实,协同程序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函数yield的使用上,该函数可以让一个运行中的协同程序挂起,而之后可以再恢复它的运行,例如以下代码:
localco=coroutine.create(function() fori=1,10do print("co",i) coroutine.yield() end end) --打印初始状态 print(coroutine.status(co)) --suspended --唤醒协同程序co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1 --打印协同程序的状态 print(coroutine.status(co)) --suspended --再次唤醒协同程序co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2 --打印协同程序的状态 print(coroutine.status(co)) --suspended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3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4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5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6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7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8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9 coroutine.resume(co) --打印co10 coroutine.resume(co) --什么都不打印 print(coroutine.status(co)) --dead coroutine.resume(co)
当在协同程序的执行中发生任何错误,Lua是不会显示错误消息的,而是将执行权返回给resume调用。当coroutine.resume的第一个返回值为false时,就表明协同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错误;当值为true时,则表明协同程序运行正常。
当一个协同程序A唤醒另一个协同程序B时,协同程序A就处于一个特殊状态,既不是挂起状态(无法继续A的执行),也不是运行状态(是B在运行)。所以将这时的状态称为“正常”状态。
Lua的协同程序还具有一项有用的机制,就是可以通过一对resume-yield来交换数据。在第一次调用resume时,并没有对应的yield在等待它,因此所有传递给resume的额外参数都视为协同程序主函数的参数。如下述代码:
当协同程序中没有yield时,第一次调用resume,所有传递给resume的额外参数都将视为协同程序主函数的参数,如以下代码:
localco=coroutine.create(function(a,b,c) print("co",a,b,c) end) coroutine.resume(co,1,2,3) --co123
当协同程序中存在yield时,一切就变的复杂了,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流程:
1.调用resume,将协同程序唤醒;
2.协同程序运行;
3.运行到yield语句;
4.yield挂起协同程序,第一次resume返回;(注意:此处yield返回,参数是resume的参数)
5.第二次resume,再次唤醒协同程序;(注意:此处resume的参数中,除了第一个参数,剩下的参数将作为yield的参数)
6.yield返回;
7.协同程序继续运行;
此处从其它博客中借鉴的一部分代码,可以说明上面的调用流程:
functionfoo(a) print("foo",a) --foo2 returncoroutine.yield(2*a)--return2*a end co=coroutine.create(function(a,b) print("co-body",a,b)--co-body110 localr=foo(a+1) print("co-body2",r) localr,s=coroutine.yield(a+b,a-b) print("co-body3",r,s) returnb,"end" end) print("main",coroutine.resume(co,1,10))--true,4 print("------") print("main",coroutine.resume(co,"r"))--true11-9 print("------") print("main",coroutine.resume(co,"x","y"))--true10end print("------") print("main",coroutine.resume(co,"x","y"))--falsecannotresumedeadcoroutine print("------")
输出结果如下:
>lua-e"io.stdout:setvbuf'no'""test.lua" co-body 1 10 foo 2 main true 4 ------ co-body2 r main true 11 -9 ------ co-body3 x y main true 10 end ------ main false cannotresumedeadcoroutine ------ >Exitcode:0
resume和yield的配合强大之处在于,resume处于主程中,它将外部状态(数据)传入到协同程序内部;而yield则将内部的状态(数据)返回到主程中。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现在我就使用Lua的协同程序来完成生产者-消费者这一经典问题。生产者生产东西,消费者消费生产者生产的东西。
localnewProductor functionproductor() locali=0 whiletruedo i=i+1 send(i) --将生产的物品发送给消费者 end end functionconsumer() whiletruedo locali=receive() --从生产者那里得到物品 print(i) end end functionreceive() localstatus,value=coroutine.resume(newProductor) returnvalue end functionsend(x) coroutine.yield(x) --x表示需要发送的值,值返回以后,就挂起该协同程序 end --启动程序 newProductor=coroutine.create(productor) consu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