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java线程wait和notify
wait()和notify()是直接隶属于Object类,也就是说,所有对象都拥有这一对方法。初看起来这十分不可思议,但是实际上却是很自然的,因为这一对方法阻塞时要释放占用的锁,而锁是任何对象都具有的,调用任意对象的wait()方法导致线程阻塞,并且该对象上的锁被释放。而调用任意对象的notify()方法则导致因调用该对象的wait()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解除阻塞(但要等到获得锁后才真正可执行)。
其次,wait()和notify()可在任何位置调用,但是这一对方法却必须在synchronized方法或块中调用,理由也很简单,只有在synchronized方法或块中当前线程才占有锁,才有锁可以释放。同样的道理,调用这一对方法的对象上的锁必须为当前线程所拥有,这样才有锁可以释放。因此,方法调用必须放置在这样的synchronized方法或块中,该方法或块的加锁对象就是调用这些方法的对象。若不满足这一条件,则程序虽然仍能编译,但在运行时会出现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wait()和notify()方法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们经常和synchronized方法或块一起使用,将它们和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机制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相似性:synchronized方法或块提供了类似于操作系统原语的功能,它们的执行不会受到多线程机制的干扰,而这一对方法则相当于block和wakeup原语(这一对方法均声明为synchronized)。它们的结合使得我们可以实现操作系统上一系列精妙的进程间通信的算法(如信号量算法),并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线程间通信问题。
关于wait()和notify()方法最后再说明两点:
第一:调用notify()方法导致解除阻塞的线程是从因调用该对象的wait()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取的,我们无法预料哪一个线程将会被选择,所以编程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因这种不确定性而产生问题。
第二:除了notify(),还有一个方法notifyAll()也可起到类似作用,唯一的区别在于,调用notifyAll()方法将把因调用该对象的wait()方法而阻塞的所有线程一次性全部解除阻塞。当然,只有获得锁的那一个线程才能进入可执行状态。
相关wait和notify使用demo:
/**
*<pre>
*子线程循环10次,接着主线程循环100次,接着有回到子线程循环10次,
*接着再回到主线程循环100次,如此执行50次
*</pre>
*@authorketqi
*/
publicclassWaitNotifyDemo{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finalBusinessbusiness=newBusiness();
newThread(newRunnable(){
@Override
publicvoidrun(){
for(inti=1;i<=50;i++){
business.sub(i);
}
}
}).start();
for(inti=1;i<=50;i++){
business.main(i);
}
}
}
classBusiness{
privatebooleanisMainThread=true;
publicsynchronizedvoidsub(inti){
while(!isMainThread){
try{
this.wait();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e){
e.printStackTrace();
}
}
for(intj=1;j<=10;j++){
System.out.println("subthreadsequenceof"+j+",loopof"+i);
}
isMainThread=false;
this.notify();
}
publicsynchronizedvoidmain(inti){
while(isMainThread){
try{
this.wait();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e){
e.printStackTrace();
}
}
for(intj=1;j<=100;j++){
System.out.println("mainthreadsequenceof"+j+",loopof"+i);
}
isMainThread=true;
this.notify();
}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