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院士:6G的研究不会对未来的5G产生任何冲击
9月16日,"2021年6G研讨会——6G愿景展望"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IMT-2030(6G)推进组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出席会议。
张平教授认为未来6G将在人机物互联的基础上加入智慧空间或者意识空间,形成"万物智联"。智焕社会,精准医疗、海空天通信、数字孪生等都会成为6G具体应用场景。
通过数字孪生将形成"双世界架构",即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和一个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作为真实世界的延伸,是真实世界需求的相对应及映射。
张平院士还提出了"灵"的概念。"灵"指的是人体数字孪生,是虚拟世界对人类的各种差异化特征进行数字化抽象与表达,并建立每个用户的全方位立体化模拟。
此外,"灵"还包括人类智能助手、全息类业务、全感官类业务。
对于硬件方面,张平院士认为6G技术应包括无线蜂窝大规模天线、太赫兹、动态频谱共享、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技术等。
不过,张平院士也表示,"要实现6G愿景,至少要到2030年以后,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也在会议中表示,面向2030年商用的6G目前仍处于愿景需求研究及概念形成阶段。
据悉,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过程往往是非常漫长和艰巨的,从提出愿景到真正实现最少也需要10年,而6G可能需要12年。因此6G的研究不会对未来的5G产生任何冲击。
当下正是5G部署的关键时期,目前5G已在矿山、工厂、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从5G到5G-Advanced,5G技术本身也是在持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