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的异步操作之promise用法和async函数的具体使用
promise基本用法
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和reject。
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reject函数的作用是,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pending变为rejected),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constfunPromise=function(options){
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if(/*异步操作成功*/){
resolve(result);
}else{
reject(error);
}
});
}
resolve函数的参数除了正常的值以外,还可能是另一个Promise实例,此时,初始promise的最终状态根据传入的新的Promise实例决定。
reject方法的作用,相当于抛出错误。等同于thrownewError('error')。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实例具有then方法,它的作用是为Promise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即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fulfilled状态和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funPromise().then(function(result){
//fulfilled
},function(error){
//rejected
})
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fulfilled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不一定要提供。这两个函数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注意,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来处理上一个then方法中return的结果。
funPromise().then(function(result){
returnresult.data;
}).then(function(data){
//fulfilled
});
上面的代码使用then方法,依次指定了两个回调函数。第一个回调函数完成以后,会将返回结果作为参数,传入第二个回调函数。并且,第一个then返回的结果也可以是另一个异步操作的Promise对象,这时后一个then函数,就会等待该Promise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才会被调用。
funPromise().then(
(result)=>{returnfunPromise(result);}
).then(
(data)=>{/*fulfilled*/},
(error)=>{/*rejected*/}
);
上面代码中,第一个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返回的是另一个Promise对象。这时,第二个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就会等待这个新的Promise对象状态发生变化。如果变为fulfilled,就调用第一个回调函数,如果状态变为rejected,就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
Promise.prototype.catch()
Promise实例具有catch方法,它的作用是为Promise实例添加状态改变为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也就是then方法的第二个函数的替代写法。
funPromise().then(function(result){
//fulfilled
}).catch(function(error){
//处理funPromise和之前then回调函数运行时发生的错误
});
Promise对象的错误具有“冒泡”性质,会一直向后传递,直到被捕获为止。也就是说,无论前面有多少个then函数,其中的错误总是会被下一个catch语句捕获。
funPromise().then(function(result){
returnfunPromise(result);
}).then(function(data){
//fulfilled
}).catch(function(error){
//处理前面三个Promise产生的错误
});
一般来说,不要在then方法里面定义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即then的第二个参数),总是使用catch方法,因为这种写法可以捕获前面then方法执行中的错误。
catch方法返回的还是一个Promise对象,并且catch中如果没有抛出任何其它错误,那么该Promise对象则是resolved状态。而且后面还可以接着调用then方法,但是前面的catch不能捕获后面的then中的错误,所以尽量catch都写在最后。
Promise.all()
Promise.all()方法用于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其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数组中的值都是Promise实例,如果不是,就会先调用Promise.resolve()方法,将参数转为Promise实例,再进一步处理。
constp=Promise.all([funPromise(1),funPromise(2),funPromise(3)]);
p的状态由数组中的值决定,分成两种情况。
- 数组中Primise实例的状态都变成fulfilled,p的状态才会变成fulfilled,此时数组中实例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 只要数组的实例之中有一个被rejected,p的状态就变成rejected,此时第一个被reject的实例的返回值,也就是报错信息,会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p.then(function(results){
//全部fulfilled,results是个数组,里面是每个实例的返回结果
}).catch(function(error){
//其中有一个变为rejected
});
注意,如果作为参数的Promise实例,自己定义了catch方法,那么它一旦被rejected,并不会触发Promise.all()的catch方法。
应用
用Promise对象实现Ajax。
constgetAjax=function(url){
const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consthandler=function(){
if(this.readyState===4&&this.status===200){
resolve(this.response);
}else{
reject(newError(this.statusText));
}
};
constxhr=new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url);
xhr.onreadystatechange=handler;
xhr.responseType="json";
xhr.setRequestHeader("Accept","application/json");
xhr.send();
});
returnpromise;
};
getAjax("/test.json").then(function(json){
console.log('Contents:'+json);
},function(error){
console.error('出错了',error);
});
async/await基本用法
当async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await就会先等到await后的异步操作完成,再接着执行函数体内之后的语句。
async函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使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函数。async函数内部return语句返回的值,会成为then方法回调函数的参数。
asyncfunctionf(){
return'hellodora';
}
f().then(v=>console.log(v))//"hellodora"
async函数内部抛出错误,会导致返回的Promise对象变为rejected状态。抛出的错误对象会被catch方法回调函数接收到。
asyncfunctionf(){
thrownewError('出错了');
}
f().catch(e=>console.log(e))//Error:出错了
await命令
正常情况下,await命令后面是一个Promise对象,返回该对象的结果。如果不是Promise对象,就直接返回对应的值。
asyncfunctionf(){
returnawait123;//等同于return123;
}
f().then(v=>console.log(v))//123
await命令后面的Promise对象如果变为rejected状态,则错误会被catch方法的回调函数接收到。
任何一个await语句后面的Promise对象变为rejected状态,那么整个async函数就会中断执行。
有时,我们希望即使前一个异步操作失败,也不要中断后面的异步操作,有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种方法是可以将await放在try...catch结构里面,这样不管这个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后面的代码都会执行。
asyncfunctionf(){
try{
awaitPromise.reject('出错了');
}catch(e){}
returnawaitPromise.resolve('hellodora');
}
f().then(v=>console.log(v))//hellodora
另一种方法是await后面的Promise对象再跟一个catch方法,处理前面可能出现的错误。
asyncfunctionf(){
awaitPromise.reject('出错了').catch(e=>console.log(e));
returnawaitPromise.resolve('hellodora');
}
f().then(v=>console.log(v))
//出错了
//hellodora
使用注意点
1.错误处理
前面已经说过,await命令后面的Promise对象,运行结果可能是rejected,所以防止出错的方法,就是最好把await命令放在try...catch代码块中。如果有多个await命令,可以统一放在try...catch结构中,如果只有一个await,可以使用上例中的catch捕获await后面的promise抛出的错误。
constsuperagent=require('superagent');
constNUM_RETRIES=3;
asyncfunctiontest(){
leti;
for(i=0;i
上面代码中,使用try...catch结构,实现多次重复尝试。如果await操作成功,就会使用break语句退出循环;如果失败,会被catch语句捕捉,然后进入下一轮循环。
2.多个await异步操作并发执行
多个await命令后面的异步操作,如果不存在继发关系(即互不依赖),最好让它们同时触发,以缩短程序的执行时间。
//写法一
let[foo,bar]=awaitPromise.all([getFoo(),getBar()]);
//写法二
letfooPromise=getFoo();
letbarPromise=getBar();
letfoo=awaitfooPromise;
letbar=awaitbarPromise;
3.forEach等数组遍历方法的参数为async函数时是并发执行的
只有async函数内部是继发执行,外部不受影响,因此forEach()、map()等数组遍历方法的参数改成async时是并发执行的。
functiondbFuc(){//这里不需要async
letdocs=[{},{},{}];
//会得到错误结果
docs.forEach(async(doc)=>{
awaitfunPromise(doc);
});
}
上面代码会得到错误结果,原因是这时三个funPromise(doc)操作是并发执行的,也就是同时执行,而不是继发执行。因此正确的写法是采用for循环。
asyncfunctiondbFuc(){
letdocs=[{},{},{}];
for(letdocofdocs){
awaitfunPromise(doc);
}
}
如果需要并发执行,可使用Promise.all()方法。
asyncfunctiondbFuc(){
letdocs=[{},{},{}];
letpromises=docs.map((doc)=>funPromise(doc));
letresults=awaitPromise.all(promises);
returnresults;
}
有一组异步操作,需要按照顺序完成。
asyncfunctionlogInOrder(urls){
//并发读取远程URL
consttextPromises=urls.map(asyncurl=>{
constresponse=awaitfetch(url);
returnresponse.text();
});
//按次序输出
for(consttextPromiseoftextPromises){
console.log(awaittextPromise);
}
}
上面代码中,虽然map方法的参数是async函数,但它是并发执行的,因为只有async函数内部是继发执行,外部不受影响。后面的for..of循环内部使用了await,因此实现了按顺序输出。
参考链接:
Promise对象
async函数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毛票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zq8825#qq.com(发邮件时,请将#更换为@)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