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自定义计算时间过滤器实现过程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自定义计算时间过滤器实现过程解析,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在写自定义的过滤器时,因为django.template.Library.filter()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装饰器,所以可以使用:
register=django.template.Library()
@register.filter代替register.filter("过滤器名","函数名")
如果使用@register.filter进行注册自定义的过滤器,并且没有传递任何参数,那么默认的过滤器名和函数名是相同的,当然,也可以进行修改,只需要在@register.filter("过滤器名"),此时的过滤器名就更改了,就可在DTL模板中使用自定义的过滤器了。
定义时间计算过滤器在显示的时候,时间的显示规则:time距离现在多长时间间隔
- 如果时间间隔小于1分钟,那么就像是“刚刚”
- 如果时间间隔大于1分钟小于1小时,那么就显示“xx分钟前”
- 如果是大于1小时小于24小时,那么就显示“xx小时前”
- 如果是大于24小时,小于30天,那么就显示“xx天前”'
- 否则就是显示具体时间
示例代码如下:
自定义过滤器的文件my_fliter.py
@register.filter()
deftime_since(value):
#首先对传进来的时间进行判断,如果是datetime类型的就可以与当前的时间进行比较,
#如果不是datetime类型的,就直接返回value
ifnotisinstance(value,datetime):
returnvalue
#如果可以到达这里,就代表为datetime类型的,
#timedelay.total_seconds()属性
now=datetime.now()
timestamp=(now-value).total_seconds()
iftimestamp<60:
return"刚刚"
eliftimestamp>=60andtimestamp<60*60:
#在python3中如果两数相除,有余数的话,就会保持小数,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int()函数,进行转换
minutes=int(timestamp/60)
return"%s分钟前"%minutes
eliftimestamp>=60*60andtimestamp<60*60*24:
hours=int(timestamp/60/60)
return"%s小时前"%hours
eliftimestamp>=60*60*24andtimestamp<60*60*24*30:
days=int(timestamp/60/60/24)
return"%s天前"%days
else:
returnvalue.strftime("%Y/%m/%d%H:%M")
views.py中定义视图函数,并且构造一个时间:
fromdjango.shortcutsimportrender
fromdatetimeimportdatetime
defindex(request):
context={
'time':datetime(year=2019,month=1,day=16,hour=23,minute=44,second=0)
}
returnrender(request,'index.html',context=context)
index.html中进行调用:
{#如果想要使用自定义的过滤器的话,就必须要先导入,导入的名称为自定义过滤器所处的文件名#}
{#必须要把app安装到settings.py文件中#}
{%loadmy_fliter%}
Title
{{time|time_s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