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特性小结之decltype、类内初始化、列表初始化返回值
作用:返回表达式或变量的类型
返回值规则:
- 若e是一个左值(lvalue,即“可寻址值”),则decltype(e)将返回T&
- 若e是一个临终值(xvalue),则返回值为T&&
- 若e是一个纯右值(prvalue),则返回值为T
decltype()不会执行括号内的表达式,decltype返回的类型是用于声明的,不能用于单纯的判断。比如decltype(a)==int,是不可以的,只能是在定义新的变量、返回值的地方使用:
inta=1; decltype(a)b(等价于intb)
若是给变量加多了1个括号,则会成为一个表达式。
inta=1; intb=2; decltype((a))d=b//decltype((a)) 返回类型int&。而引用必须赋初值,所以这里的d必须赋初值。
若表达式和指针相关的用法:
设p是指向int变量的指针
- decltype(*p)-》返回int&即引用
- decltype(p)-》返回int*即指针
- decltype(&p)-》返回int**即指针的指针。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1返回的是引用而不是int:因为*p返回的本质上就是一个引用,当我们向*p赋值的时候,改变的是变量原本的值,而不是做了一个拷贝,显然这是引用的性质。
泛型编程中使用decltype:
通过和尾置返回类型结合,可以使得返回值可以由编译器推断,无需程序员指出。主要用于编写转发函数
int&foo(int&i); floatfoo(float&f); templateautotransparent_forwarder(T&t)−>decltype(foo(t)) { returnfoo(t); }
像这个例子如果没有decltype,我们无法确定foo(t)到底是两个备选函数中的哪一个,因为这是在运行时决定的。这样子我们无法直接编写transparent_forwarder函数的返回值。
还有其他很多例子,decltype常用于难以确定变量类型的地方,而模板就是为了适配多类型而产生的,所以在泛型编程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decltype来做到灵活定义变量类型。
类内初始化
C++11以前是不可以在一个类的数据成员声明的时候初始化的,除非是一个const的静态变量:
classA { staticinti=1;//correct,不得不在此赋值,因为const常量必须在声明时赋值 intnum=2;//error,不允许在类内声明的时候对数据成员初始化 };
这样子带来繁琐的问题就是:尽管我们只是想为所有该类的实例的数据成员都设置一个初始值,也必须自己定义一个构造函数才能做到。
于是在c++11:允许直接在类内初始化值(前提:这个值必须是常量表达式)。
顺序:类内部初始化先于构造函数初始化进行,构造函数初始化会覆盖类内部初始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即定义了类内初始化值,又定义了自己的构造函数,最终的结果还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对数据成员按照构造函数赋值。
使用方法:
classA { intnum=2;//correct,C++11允许在类内声明的时候对数据成员初始化 inta{7}//用花括号赋值也可以,a=7 };
注意:C++11中,仍然没有改变静态数据成员必须在类内声明,类外初始化的事实。
classA { staticintd=1;//error }; intA::d=1//correct,一般来说:初始化语句会放在cpp文件,类定义放在h文件
列表初始化返回值
在C++11之前,如果我们想要返回一组数据,我们必须在子函数中构造一个对应的容器,借助容器来进行返回。
vectorprocess() { vector v={1,2,3,4} returnv; }
在新标准下,我们可以直接返回字面值,该字面值会用于容器的构造,而无需我们自己去构造。
vectorprocess() { return{1,2,3,4}; }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C++11特性小结之decltype、类内初始化、列表初始化返回值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C++11特性decltype、类内初始化、列表初始化返回值内容请搜索毛票票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毛票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zq8825#qq.com(发邮件时,请将#更换为@)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